还记得初入园上小班的那一幕,珮琪抱着小枕头,挂着两行眼泪,“我不要上幼儿园”,哭闹着不肯上楼,陈老师把她抱上了楼。随之而来的问题还不止这些:上厕所不敢叫老师,睡午觉一直要想小便,上课很紧张不敢发言。这些问题的根源就是不自信,不善于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。作为家长来说,愁也无济于事。于是,我们尝试了很多种方法。
首先,作为妈妈从不在孩子面前把她定义为内向胆小的孩子,怕给她戴上胆小内向的帽子后,让孩子产生自我心理暗示:我就是胆子小不会说。一出门妈妈就会以身作则地跟人打招呼(鼓励孩子一起打招呼,但不逼她),即使外人说你家孩子挺胆小的,妈妈也总是回应:她只是慢热而已,其实挺会说的。每天放学回家后,妈妈尽量地正面问话, “今天跟小朋友们玩了什么好玩的游戏?” “吃了些什么好吃的?”“你的好朋友是谁?” “妈妈一天没见到你了好想你,给妈妈讲一个今天觉得特别好玩的事吧”。慢慢地引导她讲幼儿园的事情,她也会很乐意分享。长此以往,她也习惯于每天到家主动地说幼儿园的事情,比如作业、新本领、有趣的事情,这样做一方面有助于亲子互动,增进亲子了解;另一方面也让她兴奋地做着家校互动的纽带,每天心怀着对上学的美好和期待。平时遇到在家里表演幼儿园学的故事、儿歌、唱歌、跳舞、做操时,家人们都会围起来,看她自信满满地表演,有人拍手鼓励,有人交口称赞,有人专业摄像,让她觉得幼儿园学到的本领得以施展。这样一来自信心提高了,也就走出了语言发展的第一步——敢说。
每逢双休日、节假日我们都会邀上孩子的好朋友,一起出去参加亲子活动,参观博物馆、观看儿童剧、马戏、魔术、公园踏青、儿童乐园、看电影、聚餐、旅游等等。让她见见世面,长长见识,多交朋友,经历得多会有语言发展谈话资源方面的收获。另外目前社会上的亲子公益组织有很多,我们家长平时经常会关注相关的信息,其组织的亲子活动内容相当丰富,参加的小朋友年龄层次也差不多,是小朋友们的欢乐小天地。有了这样一个小朋友的同辈群体氛围,她自然也愿意——多说(第二步)。
第三步——会说,这也是我们目前还有所欠缺的。现在的这个年龄段,是个十万个为什么的阶段,什么事情都喜欢刨根问底,当然我们家长也尽量做到有问必答。我认为让孩子会说得更多,懂得更多,必须要多看书,多听故事,多讲故事。为此,去过图书馆,去过绘本馆,还特意网上办了绘本借阅,每周有新绘本送上门。可惜妈妈每天讲了那么多故事,孩子喜欢听喜欢看,就是不喜欢说,妈妈只能穿插进一些提问式的互动。为了不影响孩子听绘本的兴趣,妈妈会慢慢来,静待花开。
最近参加的几次幼儿园亲子活动,看到珮琪能大胆举手回答老师的问题,又回想起她初入园的羞涩,宝贝真的长大了,语言发展方面进步很多。最后要谢谢各位老师在校的鼓励,老师上课时给每一位小朋友表达的机会,说错了也从不批评,老师交待小朋友回家要转述给家长并完成的内容,小朋友们完成了第二天会有小奖励。有这样的老师,这样的幼儿园,小朋友们一定会继续幸福快乐地长大!